作为一个事情性质是恒久驻守办公室,守着这周遭不到2平方米的转角办公桌的上班人士,每天在事情时间能接触到的除了同在一个办公区域的同事,最多的就是通过电话远在天南地北,素未谋面的他(她)联系。但却能通过电话料想出电话那一端的人是和我一样的驻守办公室,照旧恒久在外的销售人员;能通过交谈听出对方是和我干同一类事情的人,照旧只会偶尔接触这类事情的人,照旧压根就不懂这类事情的人;能通过声音推测对方的性格是温柔的照旧急性的。
某天收到湖北省销售经理的电话,我们的产品需要在湖北省恩施州的一家医院加入投标,销售经理给了我资助我们投标的经营企业的联系方法。我按着电话号码拨打已往,接电话的是一个女士,声音听起来很老练也是那种很迫切火燎的人。我自报了公司和部分“您好,我是成都金沙9001ccXX部分的XX。我们湖北销售经理说需要委托你们公司帮我们的产品在湖北A医院投标。能把这家医院的招标文件发我一份吗?谢谢。”虽然,对方也是很客气的说“可以”,并且一再强调要在今明两天将资料邮寄给她,因为离医院接收投标资料的截止时间只有8天,且中间还包括了周六和周日。最后我询问对方的邮寄地点和联系方法才得知,对方姓崔。通过短短2分钟的交流我知道她不是做我这行的,她是做销售的,所以接下来我仔细的阅读招标文件,找出需要生产厂家准备的资料,凭据要求装订盖章并扫描存档。在放进邮寄袋之前又仔细的检查了一遍,因为我知道,像崔女士这样做销售的人是不清楚投标资料里面的细节,所以我得将我做的资料备份以便她有不懂的地方来向我咨询的时候,我能立即向她解释清楚。我也凭据她的要求,将扫描件发了一份到她指定的邮箱。
资料寄出3天后我查邮寄单号,显示对方已签收。果真第4天接到崔女士的电话,她说“我看你发给我的扫描件里面怎么没有对镇江B公司的投标授权呢?”我确信我是没有漏掉资料,我说“扫描件的第3页不就是授权书吗?”这个问题解决。又着急遽慌的说你怎么没有准备XX资料呢?我解释说“这个资料不由我们生厂家制作,由你们被委托的企业做,你看这个资料的内容就能清楚。”过了一会,崔女士又打来电话,听声音是着急里面带着恼怒“你准备的投标资料怎么还没有邮寄到呢?”在这之前她也打电话给销售领导说没有收到我们公司的资料,销售领导也来找我问情况。
我对崔女士:“我盘问邮寄单号,显示昨天就已经签收了,你能不可仔细找一找。”
崔女士:“你邮寄的是什么快递?”
“EMS�。 �
这时听见电话里面她对别人说“你们赶忙找找昨天有没有签收一个EMS的快递”?“有一个,是成都邮寄过来的,寄件人是XX”
崔女士:“你们是成都的公司哈?你是XX哈?”
“是的,是的”。
“那好吧!”电话挂断。
同一个月,又接到湖北销售经理的电话,公司产品螺钉需要加入潜江B医院的招标,也是给了我委托的经营企业的联系方法。一样的套路介绍自己,说明来意。最后我和电话那头的人告竣共识在QQ上联系,我们立马成为“挚友”。她传给我医院的招标文件,并且她自己制作了需要生产企业准备资料的清单,还将邮寄地点和收件人也一并附上。通过电话和QQ的联系,我知道她是个内行人,并且心思细腻。可是给我的收件人并不是她自己,所以我至今不知道她的名字。
凭据她提供的要求,我将做好的资料扫描一份给她,先让她看看,是否有需要修改的地方。她确认没错之后我就装进邮寄袋里,她向我索要了邮寄单号。直到最后B医院宣布中标结果,她才和我在QQ上再次联系,询问在哪里能看见中标结果。这个医院的标就这么轻轻松松的完成。
这只是众多电话联系里面的两个。关系很纯粹——短期事情相助关系;我们的产品中标可以多卖产品,她们公司接受我们的委托中标后可以向医院配送产品,这是个共赢的局面。我喜欢和内行人交流,不必说太多就能愉快的将事情搞定;同时也喜欢和外行人交流,虽然要解释许多,可是当对方理解之后觉得自己解释的照旧很到位的。谁都有不懂的时候,我也是从不懂行开始的,听别人解释的多了自然就懂了。
素未谋面的关系很微妙,只有双方被同一个事情牵涉到的时候才会联系,联系也执偾谈与该项事情有关的事情,别无二话。这就是没有关系的关系。
扫一扫,获取更多信息